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高三新闻阅读与实践导学案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03-11 12:57:36


语文对我们中国学生来说贯穿了我们的整个学习生涯,是我们每个人必须掌握了解的,为了帮助大家学好语文,今天我们学大的老师将分享高三新闻阅读与实践导学案 ,希望大家能认真阅读与学习。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拟一句话新闻、新闻标题”的解题技法。

2、学习依据新闻事实撰写简短的新闻小评论,以负责任的态度陈述看法。

3、掌握短评展开说理的方法。

一、考纲解读(见《考向标》P160 )

二、知识积累(见《考向标》P162 )

三、方法点拨

(一)拟新闻标题型

例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的试题。

以下是有关美韩东海军演的三个新闻标题,假若作为新浪网的网络链接新闻标题,你认为哪个妥当,请说明理由。

(1)美韩10月内将举行东海军演 美军航母可能参加

(2)(主)美韩10月内将举行东海军演 (副)美军航母可能参加

(3)美韩10月内将举行东海军演

【答案】 (1)较为妥当。新闻标题要求既要突出事件,又要突出重点。(1)既突出了东海军演事件,也点出了大众关注的美军航母参加与否这个重点。网络新闻的标题要求特别短小精悍,传统意义上的眉题与副题,一般不在链接网页上显示,因此不宜选用(2)。

例二:阅读下列一则新闻,完成后面的试题。

国务院总理 2012年2月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历时4年修改后,PM2.5终于写入“国标”,纳入各省市强制监测范畴。

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还再次强调了全国开展PM2.5监测的时间表。会议要求,2012年要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与臭氧等项目监测,2013年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开展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1) 请为上述新闻拟写标题。

PM2.5纳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提示:往往不需时间,只要两个必备要素:人物、事件)

【小结方法】

第一、要抓住主要信息。抓住新闻导语交代的主要信息,画出要点句子和词语,删除次要的信息。

第二、要按新闻标题的要求拟写。消息标题写作的要求:准确、凝练、鲜明、生动。首先要力求准确凝练,做到生动方法很多,如运用修辞手法;引用诗词或名言警句、方言民谚等。

练习一:

阅读下面二则材料,完成题目。(12分)

材料一:央视《新闻1+1》2012年5月21日播出《放弃治疗,然后活着!》,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医生陈作兵的父亲半年前确诊为“恶性肿瘤晚期,全身转移”,无法手术。陈作兵一度束手无策,最后他从科学的角度,理性地尊重父亲的决定:放弃治疗。在他的安排下,父亲回到诸暨老家,不再服药、打针,还亲自下地种菜,只吃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一家人也不再提父亲的病情,直到父亲去世……父亲走的时候,很平静,很满足。

材料二:2011年,22岁的广州赴美留学生彭斯,听闻母亲慢性重型肝炎晚期需进行肝移植手术,马上放下学业,从美国回到广州,毅然割下自己60%的肝脏移植给母亲,挽回了母亲的生命。

(1)将上述两则材料作为一组消息,请为这组消息拟一个标题并阐述理由。(6分)

参考答案:标题示例:善待生命行孝道,割肝救母反哺心 理由:从标题的内容看,分别概括两则材料的内容。从标题的形式看,两句形成对偶,句式整齐。

评分细则:6分,拟题2分,理由4分(内容2分,形式2分)。大意对即可。

练习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红网娄底站2月21日讯(通讯员董昉)2月19日,阴雨多日的天空终于放晴,太阳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今年19岁的年轻小伙小邵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面露微笑走出了娄底市中心医院十一病室(感染科)病房。经该院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的会诊,小邵已符合国家卫生计生委《人感染H7N9禽流感治疗方案》(2014年版)所规定的出院标准。同时,与其密切接触的亲友没有发现异常情况,也于日前全部解除医学观察。小邵亦成为今年在娄底治愈的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

请为上述消息拟一个标题。(4分)

娄 底 首 例 重 症 人 感 染 禽 流 感 患 者出院

练习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颁奖在即,而由中国民间发起成立的一个以“中华文字始祖”仓颉命名的“仓颉文学奖”近日揭晓了32位获得提名人选,李敖、苏童、金庸、余华、刘震云、琼瑶、张贤亮、马原、韩寒、铁凝、舒婷、张炜等作家上榜,而中国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人莫言在初选即被淘汰也引发不少争议。

据“仓颉文学奖”评选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张一一透露,“仓颉文学奖”是为了淡化和侵销诺贝尔文学奖影响力、提升中国文学的国际话语权而专门设立,奖金额将会是高于诺奖的1000万元人民币,李嘉诚、李彦宏、马化腾、丁磊、宗庆后、王健林、梁稳根、刘永行、杨惠妍、许家印、马云、史玉柱、吴亚军、陈光标等数十位极具文学理想和社会良心的杰出民营企业家均表示出了冠名或赞助意向,首届“仓颉文学奖”将在今年除夕揭晓首位获奖人选。

请为上述消息拟一个标题并阐述理由。(5分)

答案示例:首届“仓颉文学奖”莫言初选出局(2分)

理由提示:标题应概括主要内容,而新闻的主要内容一般在导语中出现;标题应具有概括、简洁、生动等特点。(3分)

(二)一句话新闻型

提示:比标题要具体: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

例三:把以下材料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

在法国隆重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之际,一座由中国雕塑家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6月3日在昔日诺曼底登陆战场揭幕。

世界和平女神像高10米,重16吨,用不锈钢制作。她那舞动绸带的双臂一前一后地舒展着,高举的左手上一只和平鸽展翅欲飞。在微风中展开的飘带与女神的双臂连为一体,远远看去,好似“中国”的“中”字、“和平”的“平”字,又像英文单词WORLD(世界)的第一个字母“W”和VICTORY(胜利)的第一个字母“V”。

解析:新闻压缩成一句话后,这句话一定要有具体事件,且要突出其最主要的信息(即新闻最想告诉读者的信息)。我们不妨从寻找新闻材料的几要素入手。

人物、事件、时间、地点、

方法:组合这些筛选出来的主要信息,按新闻常采用的主谓陈述形式“什么人(或物)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的顺序来表述。

答案: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6月3日在法国揭幕

概括一句话新闻: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练习四:为下面信息拟一句话新闻。

⑴华裔作曲家谭盾在国际古典音乐领域中以其融合各文化元素的交响乐、歌剧和多媒体创作而独树一帜,为电影《卧虎藏龙》而作的原创音乐更是他的一部成功佳作。

⑵连续获得比利时佛兰德原创音乐奖、美国洛杉矶影评人大奖和台湾金马奖。

⑶近日该作品又获美国奥斯卡金像奖好原创音乐及主题曲

提名。

⑷对此,谭盾表示:“作为一个作曲家,我的梦想是让音乐成为无国界、跨领域的艺术。现在这个梦想和这份努力经由奥斯卡金像奖,经由‘东西方大家庭’中的观众而广泛传扬,真是让人欢欣不已。”

答案示例 1、谭盾在其音乐作品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后表示非常欢欣。2、谭盾音乐无国界梦想成真。

第二课时

(三)撰写新闻短评型

例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0日19点55分,ZH9817航班备降浦东机场,旅客等待近一小时后,下飞机到候机楼休息;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等待后,上海雷暴天缓解,23点2分,旅客二次登机,在飞机上坐了近一个小时。11日零点,浦东机场再次出现雷雨天气,旅客二次下机到候机楼等待;零点55分,天气转好,地服组织旅客第三次登机。在飞机上又坐了一个多小时,到凌晨3点09分,航空公司取消航班,安排旅客到酒店休息,旅客第三次下机。11日9点20分,旅客到达登机口;11点05分,已过了原计划的飞行时刻仍没登机,部分旅客开始撞击登机口玻璃门,接着冲上停机坪。

任选一个角度,写一则新闻短评。(不少于200字)

示例一:

短短三天,接连上演两起“拦飞机”事件。无论背后有什么样的理由和苦衷,都不值得提倡。不仅因为这种行为违反法律,置机场交通秩序和其他乘客安全于不顾,更因为结果的“合理”并不能为手段的非正义进行辩护,以错误来抵制错误。原本可以有理有节的维权行为变成充满暴戾之气的违法行为,这是一个双输的结果。

示例二:

乘客拦机,过激的维权方式令人震惊,其中暴露的问题更发人深思。不合法的过激举动,固然可以引起更多关注,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或许能够为维权者赢回更多的个人利益。但这种个人诉求的表达建立在无视他人权益,罔顾公共权益的基础上,甚至将他人权益、公共权益当做讨价还价的筹码,会带来极其恶劣的示范效应,长此以往对社会秩序十分有害。良好的进出港秩序是旅客生命安全保障,冲击飞行区给飞行安全带来的隐患不言而喻。应当明确的是,无论是天气原因导致航班延误,还是服务不周引起不满,维权必须依法,任何纠纷都不能成为“拦机”的理由。一旦跨越法律界限,维权就成违法。

示例三:

航空公司在这一事件中也应认真反思。如果沟通及时、信息通畅、处置得当,相信事态或许可以在“爆发”之前得到有效控制。而抱着“老大”心态,缺乏应有的尊重,缺乏“换位思考”的服务精神,遇到问题不理不睬,事情闹大才急忙找补,如何能够得到乘客的理解和支持?有关单位应从这一事件中吸取教训,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改善服务形象。此外,天气不可抗,服务可跟进。遇到航班延误等状况时,航空公司和机场完全可以对接得更严密,将服务和管理做得更周到,更体贴。很多时候,一句主动的解释,一个歉意的微笑,一次即时的信息沟通,就可以拉近和乘客之间的距离,增加信任,减少误解。

方法小结:

第一步:提取要素,概述事实。(叙)

①提取材料要素,抽出核心要素(人、物或事)展开信息重组,形成“何人或物做何事”的概括模式。

②“重组”方式依材料则数、性质而定:单则的直接进行;两则或两则以上的,按材料展开同向或异向合并。概述事实要简短鲜明,不能有废话和曲解

第二步:选取角度,提出观点。(评)

①角度:正面肯定、反面否定、正反结合

②观点:正确鲜明,毫不含糊,符合社会的价值倾向。

第三步:阐述观点,以理服人。(析)

可采用因果、假设、比喻、类比、正反对比等方法论证。

可推究原因、分析危害、揭示本质、阐明意义,可呼吁鼓励、称赞歌颂或劝告警戒,还可提出建议。

第四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 (结)

常用思路,牢记于心: 叙 — 评— 析 — 结

练习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国务院总理 2012年2月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历时4年修改后,PM2.5终于写入“国标”,纳入各省市强制监测范畴。

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还再次强调了全国开展PM2.5监测的时间表。会议要求,2012年要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与臭氧等项目监测,2013年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开展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任选一个角度,写一则新闻短评。(不少于200字)

PM2.5既要入法,也要入治

雾霾天气越来越多,灰霾现象越来越严重,我们生存的环境越来越恶劣。PM2.5的监测治理势在必行,功在当代,利在千秋。PM2.5已纳入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但我们要提出的是:关于PM2.5,重要的不是测而是治。监测是基础,治理是关键,只有加强宣传教育,制定排放标准,才能真正实现治理目标,使蓝天计划等美好愿望得以实现。就具体而言,应对机动车辆尾气排放及工业生产的工厂排放的黑烟灰尘强化监治。PM2.5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流通的地域广,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大,牵涉的部门和人群多,因此对PM2.5的监测和治理需要各部门、各地区甚至国际间的通力合作。

练习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阅读下面的新闻,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

9年前,陕西农民韩培印的儿子考上大学,他坚信儿子用不了多久就会“出人头地”。为了供儿子上学,他卖掉了家里值钱的东西,并到城里打工。可当儿子毕业5年,韩培印发现儿子收入还比不上自己,于是感叹道,“我现在觉得上大学也没什么用”。(《中国青年报》12月14日)

的确,现在很多农村学生,感叹读书无用,他们当中一部分人放弃学习,外出打工。对这种现象,你有什么样的看法?请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说说你的见解。

角度一:可分析这种看法正确与否。

这种看法过于片面。“读书无用论”,主要是指大学毕业后子女并没有获得很高的收入,甚至还不如那些不上学的。也就是说,这是在从经济角度看问题。而事实上,上大学的好处显然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方面。尤其对于农村大学生而言,上大学可以开阔眼界、更新观念,锻炼社交能力,具体技能的学习反倒在其次。所以,真要衡量读书是否有用,需要从多个角度看,也需要从长远来看,大学学到的东西可能到几年甚至十几年之后才能逐渐发挥作用。

角度二:探讨原因——为什么他们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因为农村学生大多较为贫困,农民依靠种地收入微薄,打工的收入也非常少,所以才有如此多的农民希望子女通过上大学来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就像韩培印鼓励自己的儿子,“要学出一个有知识的样子,不能再回去种地”。所以,农民掏空家庭来供养大学生,更像是一种投资。一旦投资失败,往往是血本无归,经济回报和家庭的尊严都统统失去,全家也可能会更加贫困。

角度三:探讨原因——为什么农村学生毕业后收入低?

读书为什么不能改变他们的经济状况?一是因为他们技能培养的起点低。来自农村的学生,因为受教育资源的限制,缺少能力方面的培养,他们当中很多人不善于说,不善于交往,这使得他们在大学读书、毕业就业方面都受影响;二是他们就业的门槛往往很高。他们上的学校往往不是一流大学或者重点大学,而许多高薪岗位和企业往往非常重视第一学历,所以他们难以被这些企业录用。

角度四:分析后果

如果这种读书无用论泛滥,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呢?

“读书无用论”反映的是农村的贫困,是农民在家庭发展的问题上缺乏依靠。如果农民的这种投资屡屡失败并由此导致农村大学生不断减少(这在国内知名大学已有显现),那农村学生在经济上的贫困和精神上的贫困都很可能陷入恶性循环。

以上就是我们学大老师分享的高三新闻阅读与实践导学案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后能经常地的总结和回顾,这样才能提高语文成绩!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