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初二物理常用到的思维方法指导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09-12 21:26:21


初中这个时期是学习中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同学们要打好学习的基础。初二物理有很多需要大家掌握的知识和方法,接下来小编给大家介绍:初二物理常用到的思维方法指导。

一、控制变量法

自然界中许多物理现象的产生往往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影响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因素在许多情况下不是单一的.在研究其中某个因素对该现象的影响时,要将其它的因素进行控制,即让其它的因素保持不变,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该现象的影响,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例如: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等,研究其中一个因素对蒸发快慢的影响就需要控制其他几个因素,即让其它几个因素保持不变.再如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导体的粗细、导体的长度和环境的温度有关,为了研究电阻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就要控制其他几个因素即让它们保持不变.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得最多,它也是科学探究中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活动之中.

二、推理法

推理法是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加以合理的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提示客观现象和规律本质的一种科学认识方法.推理法能最大程度地突出实验中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得出本质结论.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北师大版)第四章第二节中“真空不能传声”就是通过推理的方法得出的.实验是将一只响着的闹钟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最初可听到玻璃罩内的响亮的钟声,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即空气越来越稀薄)的过程中,钟声越来越小.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空气越稀薄钟声越小.进一步推理:如果我们将空气全部抽出来即成真空,那么我们将听不到钟声.由此得出:真空不能传声!再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北师大版)第四章第二节“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也是运用了推理的方法.实验是让同一个小球分别从同一个斜面的同一高度静止滚到水平面上,在水平面上先后放置毛巾、纸板和玻璃,它们对小球的阻力逐渐减小,可以观察到小球运动的越来越远,即速度减小的越来越慢.进一步推理:如果水平表面绝对光滑,小球受到的阻力为零,小球的速度就不会减小,它将以固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即做匀速直线运动.

推理法实际上是一种理想的方法,在初中阶段虽然只有这几个地方体现出来,但是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很好的挖掘这种方法对学生的思维训练的作用,必能激发学生对物理更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类比法

类比法就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性上的相似,推理出它们在另一些特性上也可能相似的思维形式.应用到物理学习中,就是将陌生的物理现象与熟悉的相似的物理现象进行比较,从而揭示出物理过程或物理现象的本质.开普勒曾经说过:“我重视类比胜于别的任何东西,因为它是我最可信 赖的 老师,它能揭示自然界的秘密.”如:学习电流时把它将水流相比较,学习电压时将它与水压相比较,学习声波时将它与水波相比较,学习内能时将它与机械能相比较,学习功率时将它与速度相比较等.

类比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加深对相关物理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觉积极的活动,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转换法

转换法就是针对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现象,人们不好直接认识它,我们就根据它们表现出来的看的见、摸的着的现象来间接认识它们.如:根据运动的小球推动纸盒移动的距离的大小来推断物体动能的大小;利用扩散现象来研究分子的运动及分子运动的快慢;根据电流的效应来判断电路中有无电流;根据磁场对磁体有力的作用来认识磁场;根据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来判断其磁性的强弱;根据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来判断电路中电阻的大小等.

转换法是通过转换研究对象、思维角度、物理过程、物质状态等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以间接地来解决问题.这对于学生的想象设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大有益处的.如果学生的转换的思维方法得到训练,他们设计实验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五、 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科学思维的基本方法之一,同学们对此法一定都是非常熟悉的,因为三国时期著名的“曹冲称象”的故事就是运用了等效替代的思维方法.它是指面对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用一个物理量来代替其他所有物理量,但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从而将研究的问题化难为易,求得解决.如:用合力替代各个分力的共同作用,用总电阻替代各部分电阻在电路中的共同作用,用浮力替代液体对浸在其中物体的各个面压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等.

等效替代法可以化难为易,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等效替代法可以培养学生开创性地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即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物理问题,又能促进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还可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便更好地主动地探索物理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建立模型法

现实中的许多事物的产生原因都是错综复杂的,在用物理的规律对实际中的事物进行研究时,常需要对它们进行必要的简化,即忽略次要因素,以突出主要因素.用这种理想化的方法将实际中的事物进行简化,便可得到一系列的物理模型.如: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即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情况;用磁感应线来表示磁场的分布和方向等.

建立模型法可以帮助人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从而认识和处理问题;建立模型法还可以帮助人们显示复杂事物及过程,帮助人们研究不易甚至无法直接观察的物理现象.

每种方法都有精髓之处,希望读完了这篇初二物理常用到的思维方法指导的文章,同学们能够感同身受。

相关推荐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